User:JakePKL/sandbox
Submission declined on 8 April 2025 by ScrabbleTiles (talk). This is the English language Wikipedia; we can only accept articles writt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Please provide a high-quality English language translation of your submission. Otherwise, you may be able to find a version of Wikipedia in your language at the Wikipedia home page and write the article there.
Where to get help
How to improve a draft
You can also browse Wikipedia:Featured articles and Wikipedia:Good articles to find examples of Wikipedia's best writing on topics similar to your proposed article. Improving your odds of a speedy review To improve your odds of a faster review, tag your draft with relevant WikiProject tags using the button below. This will let reviewers know a new draft has been submitted in their area of interest. For instance, if you wrote about a female astronomer, you would want to add the Biography, Astronomy, and Women scientists tags. Editor resources
| ![]() |
Boost Juice
[edit]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請勿與 Booster Juice 混淆。
Boost Juice Bars是 一家澳洲的國際零售企業 ,隸屬於母公司Retail Zoo,專門販賣果汁和果昔。Boost Juice Bars成立於2000年,首家店鋪位於南澳州(South Australia)的阿德萊德(Adelaide)。通過特許經營模式,該公司已在亞洲、歐洲、南美洲和英國設立分店並拓展國際業務。
歷史
[edit]Boost Juice Bars的創始人珍妮·艾莉絲(Janine Allis)在1999年到美國度假時注意到果汁吧的流行趨勢。珍妮·艾莉絲決定與丈夫傑夫·艾莉絲(Jeff Allis)攜手將這一概念引入澳洲。2000年,珍妮·艾莉絲在產假期間,於阿德萊德的英王威廉街(King William Street)開設首家Boost Juice Bar。直至 2004年底,Boost Juice已在澳洲和紐西蘭開設了175家門市。
2007年5月,因紐西蘭當地的特許經營方接受清算程序 ,Boost Juice Bars終止在紐西蘭的營運業務。當地門市後來被Tank Juice收購,並改為Tank品牌方運營。
同年,英國烘焙公司Millie’s Cookies的創始人理查德·奧沙利文(Richard O’Sullivan)和馬里奧·布德維希(Mario Budwig)與Boost Juice Bars簽訂協議,將該品牌引入英國。該年底,Boost Juice Bars還擴展到了智利、科威特、新加坡、印尼,並且最近進入了泰國市場。
2008年,響應Boost Juice Bars打入英國市場,雀巢(Nestlé)與Boost Juice Bars在英國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果昔。
2009年至2012年間,一Boost Juice門市曾在中國開設,但當時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延遲開業、門市裝修沒有特色,且產品質量未達預期。
2010年,Riverside Company以約6500萬美元收購了Boost Investment Group 65%的股份。同年,Boost Juice為慶祝成立十週年,推出了“Boost the way you feel”的品牌重塑活動。艾莉絲還參加了澳洲十號電視頻道的節目《Undercover Boss》。
2014年,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收購了原Riverside Company的股份,成為Boost Juice的主要股東。
2015年,珍妮·艾莉絲加入了澳洲十號電視網的節目《Shark Tank》,成為五位投資人之一。
營運狀況
[edit]截至2022年6月,Boost Juice在澳洲、汶萊、柬埔寨、智利、愛沙尼亞、印尼、拉脫維亞、寮國、馬來西亞、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台灣、泰國、英國、越南和馬耳他皆設有門市。
Boost Juice Bars曾試圖收購加拿大果汁吧公司Booster Juice,該計劃本可促使Boost Juice Bars公司上市,但最終未能成功。
截至2017年6月,Boost Juice在澳洲擁有270家門店,其他地區則有197家門店,全球總數達467家。
環保承諾
[edit]Boost Juice於2000年創立時,珍妮·艾莉絲為了降低成本並樹立環境友善的品牌形象,選擇使用保麗龍(苯乙烯樹脂泡沫)杯。該公司認為,與紙杯相比,保麗龍杯所需的原材料較少,且理論上可以完全回收。然而,由於澳洲大多數市議會不回收軟性保麗龍杯,這一做法被大眾視為「漂綠」(greenwashing)。
2013後半,Boost Juice將杯具材質由保麗龍改為紙杯,原因包括:
- 保麗龍杯的外觀已過時
- 因紙杯被視為更環保的選擇,並與先前的聲明相矛盾
- 新款紙杯表面的凹凸設計,手感更佳、外觀更具吸引力
不久後,Boost Juice推出了一款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杯(Enviro-Cup)。環保杯不僅可在門市內無限次使用,每次使用還有3澳元的優惠。
2017年,Boost改良Enviro-Cup 推出Fill-Up-Cup,延續原有的容量和折扣,該品牌進一步對外觀進行設計,使其符合人體工學且防灑漏 。
2018後半,Boost推出了可重複使用的不鏽鋼杯(售價26澳元),以及不鏽鋼吸管和清潔刷套組(售價9澳元)。